ERP实施失败的关键原因常常被忽略
- 2023-11-16
- 230
- 广州群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
软件选型不正确、管理协调不充分、实施失误是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不尽如人意的原因。但很重要的一点常常被大众所忽略,就是在ERP实施之前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是否已经满足了ERP的实施要求。其实,以上的失败原因都是基于企业已经满足了实施ERP基础条件的这一假设上,但恰恰是这个假设才是ERP实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。简单的说,就是基础管理才是决定或影响到企业实施ERP成败的关键因素。
在管理学上,基础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和理解,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企业如何抓好日常管理,如何把企业战略细化为具体的、可操作性的规则和制度上。有一句通俗的话是这样说的:魔鬼藏于细节,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。因此,基础管理主要是从微观上分析的,包括标准化、定额、计量、信息、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。更简单的说,基础管理就是“五化”:制度化、流程化、标准化、表单化、数据化。
因此,在ERP实施时有一句口诀是:企业必须先做到“流程清、数据准、规则明”.换句话说就是,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就必须先做好基础管理工作。否则,没有良好的基础而去实施ERP,就如同在一个地基还没有建好的地方上盖摩天大厦,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。
(1)“流程清”的核心是流程标准化
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许多流程所构成的,如采购、供应、财务、人力资源、生产、设备、销售等。实施ERP系统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流程整合起来,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所以,企业在实施ERP 时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流程而不是软件技术。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:如果说数据是ERP实施的基石,那么流程就是ERP实施的灵魂了。
大家都知道,ERP强调的是流程的标准化和固定化,没有流程的标准化就没有ERP实施成功的可能。因此,流程缺乏标准化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是致命的,因为没有先把流程合理化、标准化就去把流程固化到ERP系统里,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就必然会感到不顺畅。所以,“先流程标准化,后信息化”是实施ERP倡导的一条基本原则。也只有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整理出来,实现标准化、程序化和书面化,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从“人治”提升到“法制”的层面,实施ERP才会做到“流程清”,才会事半功倍。
(2)“数据准”在于准确计量和定额
说到数据在ERP应用中的重要性,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“三分技术、七分管理、十二分数据”.因为没有高质量的数据,ERP应用就成了无源之水。因为数据错误的话,即使ERP上线了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反而会是系统失败或者掉线的导火索。
ERP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。静态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期初数据,只有准确无误的把静态数据录入ERP系统,ERP系统(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)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。否则,ERP系统在原始账目时就已经出错了。至于动态数据就有一句更通俗的话,就是“垃圾数据进,就会垃圾数据出”.因此,当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时,希望ERP应用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一句空话。所以,做好基础管理的定额和计量工作,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,也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关键一步。
(3)“规则明”在于制度规范化
在ERP实施中,没有把ERP实施当作是一场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运动是大多数ERP项目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。因为ERP上线是一种部门利益和人员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,是规范化制度和随心所欲的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。经验告诉我们,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,普遍会存在“无法可依”、或“有法不依”的“ 人治”管理,这种非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与ERP实施所要求的“法治”方式是相违背的。
例如,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明确时,或制度没有被有效执行时,利益冲突往往会导致ERP实施名存实亡,ERP实施也就必然会搁浅。大多数基础管理水平差的企业,ERP失败或效果不佳的症结也就在于此。
因此,理顺了流程关和数据关并不代表ERP就能够顺利上线,为了ERP能顺利实施、上线及运行,必须还要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ERP实施活动能被正确的执行。